狐小仙| 雨夹在暮色如诗般的苍白街灯中,形成桔黄色的雨帘
(把梦渡向远方 摄影作者)
少年的雨
狐小仙|文
一连下了几天的雨。
秋天的雨再怎么下,都没有夏天的雨气来得有气势,而今天的雨再怎么有气势,也没有年少时的雨来得美好。
住在老房子时,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巷子里玩耍,尤其到了暑假,太阳一落山,大家像是约好似的,统统跑出来,在巷子里集合,三五成团,跳绳子、催“跛子”、踢毽子……要是遇到雨季,大家便困在家,只好写作业,写烦了,就看着窗外的雨发呆,等雨一停,就像放飞的鸽子冲出去。
只是,南方的雨季格外漫长,雨也个性鲜明,变幻莫测,就像住在巷口陈爹爹说常说的,六月的天,孩子的脸,说变就变。有时候雨明明还在天空飘着,西边天空的云缝里竟会冒出一片片彩霞,一道光照在我家小院的窗玻璃上,折射在小院矮墙毛绒绒、湿漉漉的苔藓上,阴暗的小院立马生动、明亮起来。
六月一过,七月的雨便落个不停。
没完没了的雨,偶尔也成了风景。对面一楼,家家户户都挨着自家的房搭建了简陋的矮屋,雨落在错落低矮的屋顶上,顺着青灰色的石棉瓦滑落下来。雨大的时候,雨点砸在屋顶、雨棚和地面上,声音像鞭炮一样“噼啪噼啪”的响。这是急性子的雨,从天上冲下来的,淋漓酣畅,痛快不已。
我更喜欢不太大的雨,时急时缓,敲在青瓦上、水缸里、窗棂上,像是刚刚学会弹琴的孩子,左一下,右一下,或者连续几下,小心翼翼地,没有章法;雨再小点,便是飘下来的,就像一曲轻音乐,悠扬婉约,有唤醒和治愈的能力,那些生长在砖瓦夹缝里、屋脊上的瘦弱植物,原本被冲得软塌塌的,这下在细雨微风中缓过了劲,又重新活过来。
(我们天上见剧照 来源网络)
但七月的雨很少如此温柔,它们说来就来,有时候雨会连着下几天,甚至几周。家里的被子都是潮潮的,像是可以拧出水来。有时候一夜急雨,清晨起来,一楼的房屋就进了水,我们赶紧将衣服、被子、电器抬到高处,然后拿出旧的盆锅,将水一盆盆舀出去。如果雨一直不停,我们只能将东西搬到二楼的过道上,凑合在邻居家里待着,焦虑地等待雨水的退去。好在这样的水灾很少,通常很多年才会出现一次。
那时的雨让生活多了些烦忧,也不乏乐趣。
周作人在《雨的感想》里写到:在书室听雨如睡钓鱼船中,倒是很好玩的。在家无聊的时候,发现听雨也是好玩的。各种雨声会不经意间的传入耳,由远及近,从高到低……天地间安静的只有雨声,时而亢奋、时而激烈,时而轻回,有时候听着听着,也会哼几句不着调的曲子,似乎是伴着雨的节奏起起伏伏,就像《琵笆行》里的: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
(我们天上见剧照 来源网络)
雨便有了节奏感,越听越有趣,越听越美妙。
即使是少年,也忽有感伤时,那道不明的哀伤如同雨雾一般紧紧包围着我,于是,便努力的从脑海里寻些诗句“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着风和雨”、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,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”……然后忧伤的情绪越发浓起来。
(雨中的草木 摄影 作者)
而后,就在自己营造的哀愁中,伴着雨声沉沉睡去,再醒来,有时候天已擦黑,心情却意外的清朗,仿佛也给一场急雨洗了个通透,精神清爽。
(红叶 摄影作者)
前些年看电影《我们天上见》“依稀旧梦似曾见,心中波澜现。”电影中的姥爷家也有一间旧式的院落,院里有芭蕉,有兰花、月季、米兰,还有爬满墙的金银花,墙角边还有一层层厚厚的苔藓,雨噼里啪啦落下来,落在黑黢黢的瓦缸里,敲打在青黑色瓦片上,雨在矮屋顶上形成一条条长长的珠帘,整齐有序的落下来。姥爷破旧的小院,是小兰最为自由的天地,她在姥爷的陪伴下,渐渐长大。当她思念远在新疆的父母亲,当她在学校被人欺负与排挤,当她感到孤单与寂寞时,姥爷就是她的港湾,小院就是她的归宿。
(我们天上见剧照 来源网络)
时光缓缓流逝,雨水绵绵而下,小兰一天天长大,姥爷一天天变老。在一个阴雨绵绵的雨天,姥爷默默地闭上眼睛……小兰的眼泪如同雨水般滑落下来。若干年后,这座小院,以及这场雨,一定是小兰记忆里最难忘、温暖和忧伤的地方。
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,可能是因为姥爷与外孙女那段充满温馨的岁月,亦可能是片中那座似曾相识的小院,更可能是小院上空的雨,还有回不去的时光。
(我们天上见剧照 来源网络)
窗外的雨依然在下,中年的我站在风雨书窗外,看到的是高楼林立,是马路宽阔,是车流如梭,天地间似乎只有一种嘈杂的雨声,没有嘈嘈切切,也没有大珠小珠,雨夹在暮色如诗般的苍白街灯中,形成桔黄色的雨帘,那是没有声音的,只有汽车飞驰而过穿过雨帘的轰鸣声。
(我们天上见剧照 来源网络)
作者 ·简介
狐小仙:国企内刊编辑,爱文学、电影和摄影。爱写、爱拍、爱书。喜欢的书是灵魂相知的邂逅,喜欢的文字是心心相印的遇见。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安抚自己,温暖他人。
更多阅读推荐
扫二维码|关注我们
诗意|人文|美学
微信号|641037688
投稿信箱:641037688@qq.com
你“在看”我吗